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这句诗的意思是: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出处:唐·刘禹锡《望洞庭》
原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这句话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整句的意思是:湖面上的月光和秋天的景色相得益彰,湖面上没有风,水面如镜子一般平静。 这句话表达了秋天的美景,描绘了湖光和秋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湖面上的宁静和平静。整句意味着诗人身处在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秋夜,享受着湖光和秋月的美景。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湖光:湖面的波光;潭面:指湖面。诗歌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
原文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的意思是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未”的意思是不需要,表现出了湖面无风,水平如镜。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夜明月清辉,遍洒澄净湖面,湖面平静无风,犹如铁磨铜镜。出自唐代刘禹锡的《望洞庭》,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