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上》王安石(王安石江上全诗)
詩短小精悍,会出现多事多物无法交代清楚,中间会有许多任凭个人想象的空间,以诗入画则可异人入异画,于是一千个读者一千个QQ。其中不乏联想过份者,过度解读者,不少生安乱解者也有。如王安石这首江上也是,虽然总的主旨大家可从后两句中得出,困阻与阴暗前头往往是光明大道,眼前山重水复似无路,可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对字面意义与具体画面与构思的解构上还是很多不同。如有人翻译时会说到诗是记泛舟所见,有人说是江边散步所作,到底是泛舟或步行,诗无所指,所以未细究下当下结论或无需加注。全诗一二句描天上云图,三四句描地下江景,同时感悟哲理。首句江北秋阴一半开,内容挺多,江之北是地点,秋阴说明季节且天气为阴多云,一半开表明原来更阴,大意是原来的天空是抬头天不见蓝天只见云,现在一半开即天气由阴转晴,一半蓝天一半云,至于什原因云去一半,我只能想到两个原因,可能是风吹云走少一半,也可雨后云少晴半天,但诗没明确提示,所以不应译出。首句的关键意思应该抓住的是天气电阴转晴,或说天气开始阴转晴,我想诗人的心借和常人应当一致也随天气阴转晴。再看二句晚云含雨却低徊,有也人记为朝云而非烦云,晚云也罢朝云也如都是是说红霞照耀下的迷人云彩,一下子和我初读时想到夕阳无限好的夕阳或朝阳美景的有没有?当时便以为写的是守得云开见青天美景的幽远雅景。然而细读之下,后两字含雨,即云含雨,什么云含雨?当是乌云才有雨意,乌云美乌云雅?不够合理!诗人紧接着一个却字,却字表转折,那转哪里的折?较为合理的是转第一句的折,第一句是阴较晴,那这句便是想不到又晴转阴了。接着的低徊更加表明这么回事,云低,乌云比白云低,加上带雨无疑是欲雨乌云,徊表来回移动,乌云移动返回且有点黑云压城之势,要下雨了。细品之下我的理解是,天气之前由阴转晴,美丽的夕阳晚霞还未来得及细品,却是天气又转阴沉,快要下雨了,感叹这天气真走阴晴不定啊,阴与晴象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啊。我这样解读是结合王安石兩次罢相变法不利的际遇,感党合理。这里也有他疑惑成份在。答案在三四句江景所见中。抬头看天有疑惑,平视看江也疑惑,因为江水曲折回环,两岸青山层叠回环遮挡着江水水流视线,江水或船似乎无路可走,又在疑惑间,忽见隐隐约约有多艘帆船.从对江面驶来,一下便豁然开朗,千船可来,前方必是浩然江路,是啊长江之水滚滚东流去,众山岂能挡停。一下子信念顺坚定,不管天怎么在短时內阴晴转换,终归是烟消云散,雨后归晴,晴为主基调/,山似阻水,但浩荡大势山岂可挡,短暂的阴暗终将迎来晴明,认清大势,顺势而为,什么也阻挡不了。哈哈,变法利天下,是顺势而为,政敌是阻挡也是短暂的,王安石,加油!嗯,诗意大开,写首绝句纪念一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