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尘(和光同尘,与卷同舒,一身披晴朗)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锉其兑,解其纷,
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摘自老子《道德经》
意思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和光同尘的人,大智若愚。即:混合、调和各种光彩,使得不光耀不突出,混同于尘垢。做人要不露锋芒,与世无争。
和光同尘,意思是指不露锋芒,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褒义词,引申为对他人有宽恕之量,对谤语有忍辱之量,对忠言有虚受之量,对事物有容纳之量。和光同尘出自《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和光同尘作者
佚名
永遇乐·忙里偷闲
作者: 佚名 (宋代)
忙里偷闲,闹中取静,利名休竞。
有限光阴,无涯尘事,贪爱何时尽。
无情鸟乌兔,催人早老,暗里换了绿鬓。
此形骸、假合幻化,算来有甚凭准。
随缘度日,和光同尘,惹甚闲愁闲闷。
富贵由天,荣华是命,休更劳方寸。
心中无事,眼前清净,俱是快活时景。
和光同尘
hé guāng tóng chén
成语解释 和;同:一起;混同;光:荣耀;尘:尘俗。指把光荣与尘浊同样看待。
成语出处 先秦 李耳《老子》:“和其光,同其尘。”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释义
和、同:混同,混和;和光:把所有的光彩混合在一起;同尘:与尘俗混同在一起。
出处
和其光,同其尘。注
《老子》四章
引证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晋书·卷一·宣帝纪》
形容与世俗混同,不突出自己,不露锋芒,与世无争,后也指随波逐流。用于书面语,比喻性较强,
和光同尘(拼音:hé guāng tóng chén),是一则出自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