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正文内容

秋词二首其一唐刘禹锡(《秋词二首》刘禹锡)

fuyijie14小时前诗词名句2

两首《秋词》所表达的感情是不同的。

第一首根据“我言秋日胜春朝”,“便引诗情到碧霄”。表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精神。第二首诗联系作者被贬和景物特点可知,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朗诵

《秋词》

  唐·刘禹锡

  zì gǔ féng qiū bēi jì liáo,wǒ yán qiū rì shèng chūn zhāo。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qíng kōng yí hè pái yún shàng,biàn yǐn shī qíng dào bì xiāo。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

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

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原文

秋词二首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译文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赏析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相关文章

拼音字母(拼音字母大小写)

拼音字母(拼音字母大小写)

拼音字母表(26个):Aa(阿)、Bb(玻)、Cc(雌)、Dd(得)、Ee(鹅)、Ff(佛)、Gg(哥)、Hh(喝)、Ii(衣)、Jj(基)、Kk(科)、Ll(勒)、Mm(摸)、Nn(讷)、Oo(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以动衬静吗)

意思: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此诗是唐代诗人...

答谢中书书翻译(答谢中书书翻译一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南北朝: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与时舒卷(与时舒卷抵岁月荒唐的意思)

解释为:与光合二为一,化为俗世的尘土一般,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施展自己的才能,温和的光芒与尘土一样不张扬,顺应时势,屈伸舒缓,敛鳞藏翼蓄志待时,随时关注风云变幻。这句话最早应该出自《老子》。和光同尘,汉语...

董卿朗诵《匆匆》(《致青春》朗诵稿子)

《我愿是激流》 《匆匆》 青春 朗诵:董卿 人生有一首诗, 当我们拥有它的时候, 往往并没有读懂它; 而当我们能够读懂它的时候, 它却早已远去,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 青春。 青春是那么美好, 在这段...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上一句(病树前头万木春是谁的诗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出自《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PS:“乐天”是白居易的字——二人是好友,同为唐代著名诗人。病树前头万木春不是陆游写的,是刘禹锡写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