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厌高的下一句是什么(山不厌高水不厌深下一句是什么)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含义是周公为了招览天下贤才,接待求见之人,一次沐浴要多次握着头发,一餐饭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来,后遂用“周公吐哺、一沐三握、一饭三吐”等表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为招纳人才而操心忙碌。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意思是: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自东汉文学家,军事家曹操的《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咏叹着曹操求贤若渴之心,告诉我们只有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归顺于我。 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出处:《管仲·行解》中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
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
出自东汉时期曹操的《短歌行》。
原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出处为汉·曹操《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译文: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山不嫌其高、水不嫌其深,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出自两汉曹操的《短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