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初秋》(孟浩然《初秋》译文)
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出自唐代孟浩然的《初秋》
《初秋》
唐代 孟浩然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初秋》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凄、斋”,读准“重”,理解词语。
2、读懂《初秋》,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初秋》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立秋左右。
(2)作者:孟浩然(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孟浩然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不觉、习习、重、凄凉、茅斋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语。)
3、句子的理解:
A、不知不觉就立秋了,夜也渐渐长了。
B、清凉的风缓缓的吹着,又感到了凉爽。
C、酷热的夏天热气终于消退,房子里也安静了。
D、台阶下的草丛也有了点点露珠。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8、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7、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背默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