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赵翼原文(赵翼的论诗其一)
论诗
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鉴赏:清代中叶,在残酷的政治压迫和文化专制下,大批知识分子一头钻进故纸堆里,诗歌创作开始走上脱离现实主义的轨道,向着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方向发展。针对这种情况,史学家、文学家赵翼提出了应该“独创”、反对模古的主张。他写有论诗专著《瓯北诗话》和《论诗》绝句五首,此诗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创新诗人出现的热切期望。表现了作者反对摹古、大胆革新的精神。
赵翼的论诗不是八首,论诗是五首
如下:
一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
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
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三
只眼须凭自主张,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四
少时学语苦难圆,只道工夫半未全。
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既要工诗又怕穷。
著名诗文《论诗六种》是北宋文学家赵翼所著。以下是其中的第六种“论诗”部分的原文:
凡诗之为物也,志之所之也。故诗者,公之宣言也;公之所以形于言表,示诸后世,告以子孙者也。故形于物而后成言,纪于言而后成辞。其志至而神韵变化,成之日新、日夕有得,必有所以因而生之者也。故于诗而言,斟酌用意,和神以文,骨感于中,谓之得。
总的来说,这段文字表达了诗歌的本质和实质。它强调诗歌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表达和宣扬,是公众心声的独白。而要做出好的诗歌作品,必须要需要正确认识生活及文学的语言规律,通过精心斟酌用意,和谐神韵以及准确表达情感与思想,才能真正体现出诗的骨感与灵魂。
很抱歉,目前网络上没有查到“论诗赵翼其六”的原文。根据查找到的信息,赵翼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文学批评家,曾著有《红楼梦谱》等文集。如果您能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或上下文,我可以帮您进一步查找相关的资料和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