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古诗翻译(秋思古诗翻译及注释)
秋思唐代:白居易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秋思》,唐朝白居易中年所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状两方面,描绘出一幅晴空落照、云奇月朗的秋日图景,给人—种绚烂多姿、清新旷远的感觉。
白居易《秋思》。
蓝:蓝草,可作染料,其色碧绿。这两句大意是:夕阳比火烧还红,嚼晴空比蓝草还绿。
以火焰与夕阳类比,以蓝草同晴空类比,突出“红”和“碧”,而“红”和“碧”又互相映村,画面的色调十分鲜明。可用来描写火红的夕阳及蔚蓝的晴空。
原文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代〕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征夫:出征的将士。
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向衡阳飞去的雁群,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头发,只好默默地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