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葸不前(畏葸不前和望而却步区别)
词目 畏葸不前
发音 wèi xǐ bù qián
释义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葸不前,当时谓拽动阵前。”
示例 在困难面前畏葸不前,不是我们的作风。
畏葸不前 成语: 畏葸不前 (拼音:wèi xǐ bù qián)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葸不前,当时谓拽动阵前。” 意思: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没有什么傲什么畏的什么。可以理解为含傲和畏的成语,有:傲然屹立,傲雪凌霜,傲世轻物,孤傲不群,骄傲自满,斗霜傲雪,傲慢无礼。
后生可畏,畏刀避箭,畏威怀德,畏葸不前。
答:止步不前的近义词:裹足不前。
详细解释:
发音:ɡuǒ zú bù qián
释义:
裹足:包缠住了脚。好像脚被裹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大多指有所顾虑;停步不前。
扩展资料:
出处:
战国 楚 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例句:
他也实在太没出息了,稍遇困难就裹足不前。
近义:
作茧自缚故步自封
望而却步、缩手缩脚、畏缩不前、望而生畏、畏葸不前、踌躇不前、踌躇不安、谨小慎微、停滞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