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的介绍(中秋节的风俗活动)
中秋节的含义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拜月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寄托了古往今来无数游子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同时也是对丰收和幸福的祈盼,其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成为了我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所包含的节俗因素,大都有着古老的渊源。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最初的“祭月节”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农历八月十六日。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自古便有赏月、燃灯、观潮、猜谜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当然品尝美食也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吃月饼、喝桂花酒,听老人讲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
沿着河畔放一盏花灯,月光洒在脸上,暖融融的情谊围绕在身边,这种共享天伦的快乐,大概就是人们喜爱中秋节的原因吧。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以上是对中秋节的简短介绍,使用了详略结合的方法,突出了中秋节的主要名称和民俗活动。如果你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可以进一步查询相关资料。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在在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在月亮升起光洁如盘的时候,人们摆上月饼水果,全家人围坐在桌前一边赏月吃饭一边欢声笑语,中秋节是一个团圆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