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待凌云始道高(直待凌云始道高是什么意思)
两两句字面意思是说,那些人当时不识这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霄,人们才说它高。深层意思是: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作栋梁之才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
全诗如下: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诗情与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里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是: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耸入云了,人们才说它高。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的七言绝句《小松》。 全诗为: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译文为: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现在才发现已经长得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耸入云了,人们才说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