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上两军对阵,督战队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如果了解过古今的战争状况就会知道,这玩意儿其实没有太大作用,如果是土匪互殴可能有点用。
督战队的出现本质上就是组织力极其低下的一种体现。北伐战争时期各地军阀一触即溃,到吴佩孚地界时吴佩孚发下严令,死战到底并且亲自率领卫队督战。前面是列阵的将士,后面是手持大刀,架好机枪的督战队。一场仗打下来,团级以上军官的脑袋就砍了十多个示众,被督战队机枪扫射而死的逃跑士兵不计其数。
吴佩孚的部队在前有北伐军进攻后有督战队杀降,两面夹击的绝境中爆发出了惊人的战力,调转枪口拼死一战杀光督战队后四散逃命去了。几乎是同时期的苏联卫国战争,苏共中央专门下发文件到各级部队作战时期禁止一线政委带头冲锋,因为一线政委的死伤率太高了,各个部队都要频繁地选拔考察接任者。
当时的苏联红军政委选拔的都是最具政治觉悟的一拨人,往往都具备最坚强的意志。所以当时的德国纳粹抓到苏军政委后一般都是直接枪决,因为想要逼迫他们投降太难了。
当时的苏联红军需要督战队吗?负责督战的政委每次都是舍生忘死地冲在最前面,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治军在于平时的训练有素,军纪严明,赏罚有章,官兵互爱。一个落后腐朽充满压迫的落后组织形式下的军队,到了战场上放再多的督战队也是没有用的。